
为了帮助大家扣好研究生阶段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我们特别准备“我的湖大对你说”主题活动。在这里,你可以向导师请教科研入门的方法和实用经验、了解校园各类学术资源、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困惑。

9 月11日,无码av
黎四奇教授围绕 “研究生学术生涯的自我管理与规划” 主题开展专题分享,为在场研究生拨开学术生涯迷雾,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成长指南。
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,研究生为何要重视自我管理与规划?黎四奇教授开篇便直击核心。他指出,自我管理与规划是研究生认识自我、证明自我、成就自我的关键路径,更是应对学术与生活中无聊空虚、情绪波动、知识盲区等问题的有效手段,最终帮助研究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精准匹配,收获健康、幸福与快乐的人生状态。

谈及管理与规划中的挑战,黎教授毫不避讳地列举了当代研究生常见的 “成长瓶颈”。他强调,欠缺自律是首要难题,引用经典著作《自控力》中的观点 ——“能更好控制注意力、情绪和行为的人,生活更快乐、身体更健康、事业更成功”,点明顽强意志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。此外,即时满足的 “奶头乐” 陷阱、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缺失、盲目从众的心态、情绪化问题,以及风险意识与道德意识的缺位,都在无形中阻碍着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与自我突破。
针对这些挑战,黎四奇教授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自我管理与规划方案。他提出,研究生首先要提升与强化自控力,通过自我规划与自我训诫,践行自律、自强与自立。同时,要时刻牢记读书与写作的核心目的 —— 找到自己、认识自己,“你的作品就是你,你就是你的作品,切勿将大脑变成他人观点的跑马场”。
在具体行动层面,黎教授分享了 “多读多写” 的成长秘诀。“读书能让我们见贤思齐、见不贤而自省,在别人的故事里思索自己的命运,分辨善恶美丑,在纷乱中把持安宁。” 他认为,读书是向内行走的旅程,能帮助研究生在文字中寻找灵魂碎片,弥补生活空白、弥合内心创伤。而写作则是 “对生活的反抗”,研究生要 “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”,通过写作实现自我表达与疗愈,掌握谋生技能,传承思想观点,留下属于自己的学术印记。此外,学会尊重他人思想,也是构建良好学术生态、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前提。

分享尾声,黎四奇教授以 “做一个善良而有温度的人” 作为结语,为整场讲座注入温暖力量。他表示,人生是 “走出洞穴” 的过程,读书能让研究生感知善良、学会理解与宽容,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沉静迷人的气质。“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,但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”,他鼓励研究生以自我管理为舟,以读写思考为桨,在学术生涯中不断探索,最终成长为兼具学术素养与人文温度的优秀研究者。